撑着油纸伞,独自
彷惶在悠长,悠长
又寂寥的雨巷,
我希望逢着
一个丁香一样地
结着愁怨的姑娘。
戴望舒是在一个什么样的雨天曾经在那油油的青石板路上徜徉过的。这样的情调,这样的意境,这样美丽的诗,只能诞生在苏州。
因为苏州是一个美丽的词。当我们撮起嘴唇把这个名字说出来,便会油然想到很多优雅的事情,除非没有来过苏州,除非没有听说过苏州——那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大缺憾,这几千年文化结晶而成的美丽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可替代、独一无二的。
小巷是一个亲切的词。她使我们想起家与童年,我们的思绪从纷繁琐碎的世事纠缠里一下子宕开很远,随意自适而怡然、治然。
把这两个词连在一起——苏州小巷,我们便会觉得一种亲切的美丽如水涌来,一颗苦干俗务的心便在那漫无边际的大水里舒展、荡漾。
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风貌,这风貌也必然有一点能够体现其神髓的基点所在,比如胡同之于北京,里弄之于上海。在苏州,这一基点所在就是小巷。
不认识苏州小巷,就等于不认识苏州。
“君到姑苏见,人家尽枕河。古宫闲地少,水港小桥多”,没有虎丘,苏州可以依然是苏州,没有小巷,苏州就难是苏州。
苏州小巷,美在她的清幽。
一种静静在心里深入骨髓的宁静。来自小巷里散发出清韵的青石板,两侧高高的风火墙,简洁质朴的石库门,还有小巷那“庭院深深深几许”的古老民宅。这冉冉氤氲在苏州小巷里的清幽之气由来十分久远,从许多宋版线装书中飘逸而出的,从许多明清青花瓷器里盘旋而至的。
然后是雅致,连小巷里的砖雕门楼吧,善于绣花的苏州人照样能玩出令人目不暇接的许多花样来。倘佯在苏州小巷高高的粉墙下,要感谢它的丰富与深藏不露对于墙那边的精彩,行人一无所知,正是“墙里秋千墙外道,墙外行人,墙里佳人笑”,但你尽可以放纵你的思绪,展开你不羁的想像。她总是不事粉饰而沉稳持重。结怨的丁香的气氛让人迷思。
其实,关于小巷这只是《苏州文化丛书》中一个较为精典的感觉,几乎很少有书对一个城市做如此细节化的注释,尤其那些细节又恰恰是这个城市最让人迷恋的匪夷所思的东西。而丛书仿佛本身亦是这一城市文化的缩影:精致、精巧,然后又幽远深刻。
丛书影中折射的苏州是一个走在雨巷中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,不是愁怨,而是幽娴。